新闻资讯
联系我们
电话:13722252255
微信:13722252255
地址:保定市唐县长古城工业区
铜关公秉烛读《春秋》的文化
细心的人会发现,供奉关羽的祠祀庙宇可以发现,其中供奉的铜关公像多是头戴夫子帽,面色赤红,身着绿袍,一手捋长须,一手执《春秋》,常见的关羽画像造像亦然。如朱仙镇关帝庙内一座高五丈、雄伟壮观的春秋楼,其大殿内就有一尊关羽秉烛夜读《春秋》的铜质塑像,可见关羽与《春秋》确实有着不解之缘,而秉烛读《春秋》的故事更是流传甚广。
历史上形成的“关公文化”作为一种文化现象,有着宏富的内容,包括物质文化、精神文化。物质文化有如关公作战的遗物、遗址,以及后人祭拜关公的各种文物遗迹,比如关庙。而精神文化则包含制度文化、民俗文化等。这是由于“关公文化”内容的丰富性而决定了它存在形式的多样性。笔者认为,在关公文化形式中存在一种形态的“转化”现象。就“秉烛读《春秋》”这一形象而论,应该是属于精神文化形态的范围,但是在“关公文化”的形成和传播过程中,它却发生了向物态文化形式转变的现象。
也就是说后来崇信关羽者,敬佩其“秉烛读《春秋》”,识《春秋》大义,持守叔嫂之礼、君臣之礼的精神,遂以这一形象来塑造关羽崇拜、信仰的物态塑像,并把此塑像作为通往他们心目中“关羽精神”的物态媒介。关公文化中蕴含的忠、义精神集中了传统道德的精华,至今仍具有感人至深的人格力量和感召力。
海峡两岸民众对关公文化的推崇,实际上体现了对关公文化精神内涵的价值认同。现今台湾的诸多关帝庙仍然挂着东山先贤黄道周的楹联:“数定三分扶炎汉平吴削魏辛苦倍常未了一生事业;志存一统佐熙明降魔伏虏威灵不振只完当日精忠”,这充分说明台湾的关公文化仍弘扬着关羽的忠义精髓,与祖国大陆信众的精神追求是一脉相承的。
关公文化中蕴含的忠、义精神集中了传统道德的精华,至今仍具有感人至深的人格力量和感召力。